撰文/ AI财经社 周享玥
编辑/ 赵艳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11年10月5日,大洋彼岸发生了一件震惊整个科技圈的大事,被誉为“苹果之魂”的苹果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转移,在美国加州的家中突然停止呼吸,终年56岁。
而就在前一天,乔布斯亲自选定的苹果CEO继任者蒂姆·库克,第一次取代乔布斯,站到苹果新机的发布台上,宣告了乔布斯的临终之作iPhone 4s的正式发布。
自此,两个男人的命运彻底发生转变。
乔布斯的离世将其在科技圈的地位定格在神坛。在其去世后的一个多月里,乔布斯家门前、苹果公司总部门口,以及各地的苹果专卖店入口,都摆满了果粉们送来的鲜花、蜡烛等纪念物品,甚至连苹果的死对头微软公司也一度为其降半旗致哀。中国的果粉和乔布斯信徒们,则亲切地称其为“乔帮主”,并纷纷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缅怀。
而库克虽然取代乔布斯成为了苹果的最大掌权者,但在此后10年间,一直活在乔布斯阴影之下,不断被世人拿来与乔布斯进行比较和质疑。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晃十年,iPhone 4s都迭代到iPhone 13了,失去乔布斯的苹果,库克守住了吗?
图/视觉中国
库克守住了苹果,但苹果只算成功不算伟大1998年初,重返苹果两年的43岁苹果CEO乔布斯三番五次托关系、找猎头,终于见到了37岁的康柏电脑公司副总裁库克。两个人短短聊了5分钟,库克就决定抛弃自己所有的谨慎,应乔布斯之邀,加入苹果这家当时“濒临破产的小公司”。
这是苹果两代CEO乔布斯和库克的故事开局,也是库克和苹果故事的开端。
乔布斯对库克显然是表现出了极强的信任的。作为乔布斯为苹果寻求的一个可能解决苹果当时最大弱点——供应链管理问题的关键人物,进入苹果后,供应链出身的库克就被针对性地放到了全球运营高级副总裁岗位上。此后,库克为苹果打造了高效灵活的供应链,助力苹果的产品神话。2004年,乔布斯因手术离职期间,库克更是曾代为管理苹果两个月,紧接着又在2005年被正式任命为了COO。
但有时候,拥有前任掌门人的信任,并不等同于能在继任后获得外界的信任,特别是在拥有一个足以被称作“天才”的前任CEO时,继任者反而可能会被冠以更为苛刻的评价标准。
乔布斯的成就毋庸置疑。从1976年到1985年,乔布斯经历了创业的黄金十年,打造了Mac电脑,并以此开创了个人电脑时代。而在千禧年之后,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高速发展的十年中,他又用iPod、iPad和iPhone三款产品,分别颠覆了音乐行业、PC行业和手机行业,奠定了苹果在个人移动电子设备帝国的牢固根基,让苹果成为了一个“成功而伟大”的公司。
也因此,外界毫不吝啬地为乔布斯冠以了“硅谷精神象征”、“天才”、“圣徒”和“独裁者”等称号,称他是一个“百年不遇的传奇”、“神一般的人物”。
相比之下,库克可就平庸多了。他可以是一个“优秀的商人”、“有烟火气的CEO”,也可以是“实用主义者”、“供应链管理大师”,但每每在被人们将其和乔布斯对比起来时,永远“逊色不少”,他的产品被批评,理念被否定,就连着装风格都被嘲笑土气得不像苹果CEO。甚至每年都会有人发问,“乔布斯走后,苹果到底还有没有创新?”
图/视觉中国
但另一方面,虽然质疑不断,苹果业绩和市值的增长却毋庸置疑,屡创新高。
从库克接任后的2011财年到2020财年,苹果全年营收规模从1082亿美元涨到了274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超1.8万亿元),净利润也从259亿美元增长到了574亿美元(超3800亿元人民币),并连续多年成为全球最赚钱的公司之一。
而在市值上,2011年8月,苹果还不到4000亿美元,2018年8月却已经成为世界上首个突破万亿美元市值的上市公司,2021年8月再创新高,突破2.5万亿美元,至今仍是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
显然,就这一点来看,乔布斯走后,库克的确守住了苹果的基本盘,让苹果和一众投资者赚得盆满钵满。但在不少人心目中,库克带领下的苹果依然算不上一家伟大的公司。一种广泛的说法是,库克领导下的苹果远不能说是一家伟大的公司,库克是一个“优秀的商人”,但显然还不是一个可以比肩乔布斯的时代和产品缔造者。
一个重要的评判标准是,库克虽然在任上发布了多款创新性产品,但似乎依旧缺乏一款具有足够“颠覆性”的产品。
尽管库克已经于2014年和2016年先后推出了Apple Watch和AirPods两款代表作,分别引爆了个人可穿戴市场和无线耳机市场,但这些代表作是一些“周边”产品。库克没有定义新的引领时代的大产品。
至于iPhone系列,虽然在库克上任后,销量一度创下新高,例如iPhone 6和iPhone 6 Plus开售24小时预定量就超过了400万部,开售三天售出超过1000万部,达到了iPhone史上之最,并靠着2.2亿部的总销量成为了历史上销量最高的智能手机,但这些都被看作是乔布斯奠定基础下的顺势而为。且其迭代的主要方向依旧延续迭代的芯片以及更为多元的颜色上,而这对习惯了乔布斯时代苹果硬件设计艺术的果粉来说显然不够“颠覆世界”。
渐渐消失的硅谷崇拜“乔布斯有一天也会死,所以我们还有机会。我们生存的意义,就是等待着他挂掉……”
2011年8月,刚刚发布了小米第一代手机的雷军在和一家媒体聊天时曾说到过这样一句话。
当然,雷军并不是真的盼着乔布斯死。为了避免产生歧义,他在这句话后面,小心地补了一句,“一方面,我们衷心希望他万寿无疆,另外一方面,我们不希望他太强的光芒使这个世界黯然失色,我们希望这是个五色斑斓的世界”。
但这番话语,还是为他惹了麻烦。同样被称为“乔布斯门徒”的周鸿祎迅速发难,表示自己“被雷到了忍无可忍”,并炮轰雷军不要拿山寨货来忽悠年轻人。
舆论发酵下,雷军最终不得不在微博上道歉,表示这是“一次闲聊引起的误会”,自己一直认为“乔布斯是人类无法超越的巅峰”。
然而,一直到一个多月后,乔布斯真的病故,雷军的这番话语依旧没被外界忘却,反而让他因此出现在了一个“乔布斯如雷军所愿去世了”的标题中,并一度因小米官方微博发布的两条调侃乔布斯的微博再次道歉。
雷军如没如愿不知道,但乔布斯一定不会想到,将来有一天,被称为“华米OV”的中国手机企业能分别坐上全球手机销量第一、第二的宝座。虽然利润不及苹果,但他们在部分产品设计上已经领先苹果,比如大屏、长续航、快充、120MHz….. 根据IDC公布的2021年二季度中国市场数据显示,OPPO、vivo、小米分别凭借着1860万台、1650万台、1340万台的出货量,占据了市场份额前三名,苹果则排名第四。
而一度以乔布斯作为典型代表的“硅谷精神”,也会从中国互联网人的崇拜中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可以与硅谷一争高低的一众中国互联网大小巨头。
在乔布斯的黄金年代,硅谷还是国内互联网创业者们向往和崇拜的“圣地”,它代表着创新、开放、活力,更是无数创业者的模板。模仿硅谷是当时创业者主要的创业模式,阿里对标的是亚马逊,腾讯靠模仿以色列ICQ的QQ起家,百度则被指模仿谷歌,而微博同样被认为是模仿推特……事实上,当时的部分创业者甚至会毫不避讳地宣称,“我们就是中国版的XXX”。
甚至一直到乔布斯去世时,中国互联网行业的整体规模依旧很小,如今许多耳熟能详的公司也都尚未发挥出属于他们的“光和热”。彼时,腾讯的微信刚刚上线不过9个月,要一直到半年多后用户数才突破1亿;阿里还没上市,京东连亏7年,濒临破产,刚刚成立一年多的美团则想法设法在“千团大战”中活下去;而徐博客还要一年才发布1.0版本,抖音更久,要等5年后才正式上线。
但随后的十年,中国互联网突飞猛进,一家家优秀公司成长起来。预示中国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一个事件是,2014年,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正式落户乌镇,在当年的大会上,BAT三巨头稳居C位,上台发表重磅演讲,台下则坐着许许多多后来意气风发的互联网新秀。
图/视觉中国
而在十年后的今天,阿里、腾讯、美团等都已经跻身“万亿巨头俱乐部”。
在更广泛的层面上,中国互联网公司实际上正在移动支付、短视频、直播带货等诸多领域,成为“被学习”的对象。
在移动支付领域,早在2019年,就有数据显示,中国已经是移动支付渗透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大约86%的人群在使用二维码支付方式。而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这两个国内移动支付巨头,还在迅速撬动着国外市场。据彼时蚂蚁金服董事长兼CEO井贤栋透露的数据,2019年,支付宝已支持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线上交易,全球活跃的支付用户超过12亿人,其中,海外约3亿。
而腾讯的手游业务虽然时不时就因为“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问题”被拿出来鞭挞,但其在游戏江湖上的地位毋庸置疑。10月5日的最新数据显示,自2015年发售以来,《王者荣耀》的累计收入已经突破100亿美元 (约合人民币 644 亿元),是第一个达到这一成就的手游产品。
短视频则堪称中国创新模式在海外发展最成功和被大力模仿的例子。TikTok作为承载张一鸣全球化野心的一个关键性产品,从2017年8月上线开始,就靠着优秀的算法提供的极致体验,迅速在海外流行起来,仅用了3年时间就成长为了8亿月活,总用户超10亿,下载量超20亿的短视频内容平台,达成了YouTube走了6年、Facebook花了12年才获得的成绩。
尽管TikTok后来在海外的发展势头因为一些不可控因素发生变化,但其已经成为一个被国外公司反向模仿和学习的典型案例。Facebook一度为了应对TikTok,推出对标产品Lasso,但很快在2020年7月宣布关闭,谷歌也同样试图在2020年9月推出过模仿TikTok的短视频服务Shorts。
而随着这些本土创业公司的迅速崛起,张一鸣、王兴等人的创业故事开始被反复提及,成为新的创业英雄,乔布斯的“中国门徒”们则慢慢减少,中国互联网告别“硅谷崇拜”的趋势也似乎越来越强烈。
但硅谷也并非没有再值得学习的地方,例如在芯片领域,依旧是中国企业们暂时无法匹敌的地方。但国产芯片行业已经开始在CPU、GPU等大芯片领域开始了征途,更不用说在消费芯片、工业芯片上已取得成就。
虽然高科技领域的国人们仍然喜爱硅谷,推崇“硅谷精神”,但他们也正渐渐告别硅谷崇拜,以更平等的心态来参与到全球科技的竞争中去。
本文由《财经天下》周刊旗下账号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