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资讯 金融 知识 财经 理财 科技 金融 经济 产品 系统 连接 科技 聚焦
首页 > 产品 > 热点 > > 正文

环球热点评!六安万达电影院 马鞍山大华时代电影院

2022-10-10 15:48:09来源:互联网

马鞍山大华时代电影院(六安万达电影院)

马鞍山第一家电影院——工人电影院


(相关资料图)

从书架上抽取杜拉斯的《琴声如诉》,我没有丝毫犹豫。我知道,自己并非深刻爱上了玛格丽特·杜拉斯。而是“杜拉斯”一下子勾起我上世纪九十年代,一次疯狂的观影——《情人》。以至于今天,仍清晰记得,从市工人电影院晕晕乎乎走出来时,我脑海里的白衣少女,侧颜依旧深记。

电影《情人》剧照 1992年上映

1992年或1993年,具体年份不很确切。彼时,我在电厂上运行班。那年代没有太多娱乐项目,每每支部有活动,我从不放过。团支部书记询问是否一起观影时,我满口应承。男支书似笑非笑,再次确认的模样,电影《情人》哦。我一扬,有什么问题?其实,我明白他意思。厂里有年轻女孩穿件曳地长裙,也会惹上“招摇”一词,何况这么蛊惑的字眼。

不过,和团员青年们一路单车,飞至罗马廊柱醒目的工人电影院,观赏未知的国外影片,这感觉想想就很美,哪能舍弃。

工人电影院

电厂坐落江边,距离市区金家庄三公里半。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交通不便。公交车班次相隔时间久,自行车往返市里,高效而又迅捷。

江边电厂 1993年

据《马鞍山市志》(1992年版)记载,市工人电影院位于幸福路45号,1956年建成。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座建筑成为市民 “吸睛点”之一。用我父亲的话说,一抬头,帽子就掉了。影院门厅前四根罗马廊柱,实在“威风”。每次站立那儿,人也挺拔很多。心情,亦如扯开的风帆,看电影好像行游远方一样。

旧日对电影比较痴迷,不知道因为幼年就埋下火种,还是因为那年代生活太过黑白、单调的原因。

我曾在父亲1975年4月25日记中读到,关于我最早观影的一篇日记。现摘录一点,以此佐证:

市内新到“第七届亚运会”彩色纪录片。这是一部使人看了精神焕发,神情振奋的好片子。遗憾的是影票紧张,家离影院又远。……

今天24号,明天最后一天。突然喜讯传来,小孩的大姑妈送来四张影票。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消息!当然,特别高兴的还是两个小孩。

我冷冷告诉孩子,因为下雨,不看了。

“走!”我终于下定了决心。

随即进行一番紧急“武装”。一件大号的工作雨衣,给我还差两个月才满五周岁的大女儿穿上,脚上穿了一双大码子的胶鞋,叫她先出发。

马路上,有的地方,水已漫过脚面。精神饱满的女儿在雨水中嘻笑着,啪嗒、啪嗒的朝前摇摆着。

大约一个小时,终于走到电影院。

有必要交待,那精神饱满走在雨中的大女儿就是本人我。而这里说的电影院,确认为市工人影剧院。据市志介绍,坐落在金泉街37号,我市建市后最早兴建的国营剧场,其前身为工人剧场。不管其前身后世,市民习惯一直叫它工人剧场。

孩提时代,记忆里最早的电影——露天电影。差不多上世纪70年代初,电厂教育培训中心两层楼,白色银幕挂至二楼水泥栏墙中央。楼前的水泥篮球场,成了观影席,一般每月总有一两次露天电影。那时,厂里有广播站,大喇叭一响,厂区内居民自然一传十地都知道了。或者小道消息,职工提前晓得,也都早早宣传,毕竟开心事一桩。

雀跃的孩子们,傍晚就带上自家小板凳抢占有利地形。那时候电影,多黑白枪战片,什么《铁道游击队》《地道战》《洪湖赤卫队》等等。有的孩子很淘气,影片途中,一两个悄悄跑到楼上,故意手影、人影,伸向幕后。台下的父母长辈们,很宽大地笑骂两声,作罢。年轻点的毛头小伙子可没那份好脾气,吹口哨、嘘声,一小片哗然。

《铁道游击队》剧照

刚上班那会儿,上世纪80年代末,看了很多场印度电影,什么《大篷车》《流浪者》《奴里》,都很精彩,印度电影歌舞一级棒。我常和女友去工人剧场看,那地儿离半边街近,甩个小弯,到了金子塘,路边摊点、小吃。阳光下,我们闲谈,还不忘一手拿着零食。

再长一些,许是朋友圈变化吧。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观影地点开始“转战”华冶会堂。闺蜜家住桃源菜场后面,电厂离华冶会堂更远,晚场电影之后,借宿闺蜜家里。夜谈交心,第二天白天,再公交车转电厂厂车,“哼哧哼哧哼”回家。

华冶会堂,可能因为紧邻华东冶金学院高校(位于湖东中路,原名马鞍山钢铁学院。1985年经冶金部批准改名;后又改名安徽工业大学。)的缘故,多外国“佳片有约”:《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故事》《苔丝》《简爱》《魂断蓝桥》《巴黎圣母院》《叶塞尼亚》等等。那么多优秀影片,经年之后回溯,依旧一两个镜头与台词,仍然令人心旌摇荡,至今傲然经典。

《魂断蓝桥》剧照

华冶会堂何时消逝的?具体我没有去查证。大概上世纪90年代末吧,华冶会堂因为普天炒股热潮——建成证券交易中心。2009年10月,证券交易中心也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华海电脑数码通讯广场连锁股份有限公司。早前,香樟树、水杉掩映中的华冶会堂,一份保存青春生动注脚的文化建筑,不知不觉随风而散。而这座建筑,不仅仅是一个人“四月的纪念”,它一定属于很多人。但,竟连半片砖瓦,也不曾存留一个人的掌中。

那时候看电影,更注重电影本身。因为喜欢优秀的外国影片,连带也喜欢了上海电影译制厂的配音演员,童自荣、乔榛、刘广宁、丁建华,他们的声音也成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精彩外国影片的显著标识。

人民会堂

除了影片内容、演员演技,我并不很在意影院规格、音响效果、环境因素。观念上,我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最为繁华的花山区解放路段,后期新建的市人民会堂给我的感觉很有“高大上”范儿。经历黑白影片到彩色影片,从普通影片到宽银幕再到立体影片,进程不甚了了。但我印象,讲究音响的环绕立体,舒适环境——软包座椅以及双联情侣座,人民会堂似乎最先兴起。20世纪末、21世纪初,诸如《泰坦尼克号》《卧虎藏龙》这样的精彩大片,我基本上都是在人民会堂观看的。据资料介绍,2000年的《卧虎藏龙》荣获第73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等4项大奖,也是华语电影历史上第一部荣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的影片。

新世纪,人们更关注小众、个体的观影感受。无论影厅环境设计,还是影片播放类别,与影片观影时段,都作了多样化提供。于此,爱观影的人有兴致特意去影院呆一呆,更愿意选择适合自己口味的放映厅、影片和场次。而我,观影兴趣虽早已不如从前,不管频次还是兴味,都严重缩减,但有时候,碰上喜欢的影片,一个人也特意去观一场。

马鞍山大华时代电影大世界,大约2008年建成,坐落于湖东中路大华国际广场,而今意义上的黄金繁华地段。大华影院,我喜欢的影院,多个观影厅,可选影片、时段机会多。我特意办了一张VIP金卡,购票优惠,早前好像也只有团体票才优惠。21世纪,商家市场意识不能不强,很多优惠很暖心、很诱惑人。然后,你就不知不觉跟进。

观影深刻的,在大华影院有两部,都和美籍华人严歌苓女士有关。她是著名中文、英文作家,好莱坞专业编剧,在我们马鞍山生活过。由严女士小说改编的《金陵十三钗》《归来》两部影片都很精彩。不仅收得票房,赚取观众眼泪,也获得历史的一定认知与审视。而《归来》因为老戏骨陈道明、巩俐的加盟,使影片之外更充满了意味和表现力。

《归来》剧照

回望我观影的这些影院,蛮留念一些特别记忆。比如,现称之为老市区原金家庄区的工人电影院,就比较怀念。每每经过那座寥落、破败的旧影院,早已丧失功能的影院,廊柱还在,却已憋屈、闷堵无人问津的角落。仿佛,碍事的浊物。为什么,它不能成为一座曾以工业兴起的城市文化记忆之一呢?

一座城市的厚重,离不开念想中的块垒。那些老旧的、斑驳的,经历风雨的,得有存留。譬如,一株老梅、一方塔楼,一条深巷,一口老井,一家大院,一栋砖楼,一座影院,总得保留一些原貌,护佑它的存在,让我们还叫得出它的乳名。

关键词:

推荐内容

热点
39热文一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