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王曦影
三八节还没到,全国各大院校开始大张旗鼓庆祝三七女生节(女神节),据说,因为没有女生愿意称自己为妇女,但又不愿意放弃这一节日特权,所以,三七女生节就诞生了。更奇观的是,三七可不是一个静悄悄的节日,据说各大高校的男生争先恐后拉起横幅,竞相开展表白大赛。
【资料图】
美国历史学家白露(Tani Balow)曾经用词语错用这个概念来形容“妇女”这一词语在中国的发展。她认为,在中国古代,在家为女,嫁人为妇,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妇”和“女”紧密地结合在父系家族关系的纽带上;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女性”这个词语出现了,既学习了西方生物学和心理学的性别差异(gender difference)的观念,理解女性是与男性不同的群体,也强调“新女性”的改造和建构国家现代性之间的紧密联系;在30年代以后的社会主义革命话语下,“妇女”这一词语被创造出来,她与民族革命、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的先进生产力紧密地结合起来。
记得我上中学的时候,有一次英语考试,这家一共有父母、两姐妹和一个兄弟。题目问:“How many women in this family?(这家有几个妇女)”我当然选1,在我的概念里,只有妈妈是妇女。可是,正确答案是3。我很不服气,怎么能将女孩成为妇女呢?确实,在今天,女生们之所以不愿意称自己为“妇女”,因为这个词语已经被污名化了,一提妇女,大家首先联想到的是,中年妇女、农村妇女、家庭妇女,妇女常常与“落后的”、“年老色衰的”、“守旧的”、甚至是“没有文化”这样的联想联系在一起。在这一情况下,先进新潮引领新风尚的大学女生们怎么会愿意称自己妇女呢?
可在英文世界里,似乎妇女这一词语有着不一样的待遇。中文“妇女”对应的英文词语是Women。记得我在香港读博士的时候,有一次写论文用了female writer这个词语,导师郑重建议我将“female”改成“women”。她说,如果用“female”这个词语,我只是在强调这些作家的生理性别是女的,而运用“women”这次词语,我才能更好地强调女作家们的独立性、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三八国际妇女节不仅是中国妇女的节日,也是全世界妇女的节日,它是1977年在联合国的倡议下设立的,为纪念全球,尤其是欧洲第一波女性先驱们为争取妇女选举权、工作权做出的卓绝努力。即便在今天,它还是象征着即便是乌托邦想象的全球姐妹情谊,以及全世界依旧要为性别不平等做出持续的努力。
或许,对于年轻的大学生而言,三七女生节只不过类似于引进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西方节日,或者创造出光棍节的新节日,只不过是为他们制造另一个狂欢的机会、表达情感的窗口、和礼物交换的消费。庆祝节日是那么快乐和刺激,他们可无暇去思考妇女这一词语在中国承载的历史包袱以及全球妇女运动和姐妹情谊。
本文转自荷兰在线(号:helanonlinechina)
在英语中,女性(female)和妇女(women)是含义完全不同的两个词。
1
雌性(female)和妇女(women)的含义截然不同
“雌性”female是一个科学术语,指的是性别为女,以及能生孩子的物种。“妇女”women 这个词特指人类,而“雌性”可以指任何物种。
2
将妇女贬低到只剩下她们的生育功能是去人性化和排斥性的
若你觉得妇女和女性没什么不同,你就忽略了一个事实——这会将妇女贬低为只有生育能力的物种,“她”首先是一个人,一个女人。
而且,并非所有的“女人”都指生理上、性别为女的女性。“女人”、“女性”傻傻分不清的人,无疑将非常规性别者以及跨性别团体排除在外了。
3
没有人随便称男人为“雄性”
“雄性就那样,你懂的。”从来没人从纯文字意义上说过这样的话
4
雌性是最常用的意味着轻视的词
通常“女性”作为名词时,它含有歧视之意,比如:女司机
5
最重要的是,你寻找已久的词一直存在
它就是——妇女
关键词: fema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