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资讯 金融 知识 财经 理财 科技 金融 经济 产品 系统 连接 科技 聚焦
首页 > 产品 > 热点 > > 正文

世界热点评!2020中国医师节主题是什么 今天是第三个中国医师节

2022-12-05 15:58:50来源:互联网

8月19日,第三个“中国医师节”即将到来,这是一个属于医生们的节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2020中国医师节主题是什么_今天是第三个中国医师节,希望大家喜欢。


(资料图片)

2020中国医师节主题是什么

8月19日是第3个中国医师节。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联合发布《关于做好庆祝2020年中国医师节有关工作的通知》,确定节日主题是 “弘扬抗疫精神,护佑人民健康”。

《通知》要求,大力弘扬抗疫精神,毫不松懈地抓紧抓实各项防控措施,不断巩固和拓展防控成果,进一步激励广大医务工作者慎终如始、再接再厉,保持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直至夺取抗击疫情的决定性胜利。在抗击疫情中,涌现出一大批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先进集体和先进医务工作者。各级卫生健康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表扬奖励,主动联系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激励广大医务工作者以先进典型为榜样,秉承医者仁心、强化使命担当,继续当好守护人民健康的忠诚卫士。同时,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节日活动,持续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

《通知》还强调,各地要主动关心关爱医务工作者,采取有力举措提高保障他们的薪酬待遇、发展空间、执业环境和社会地位,为他们安心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今天是第三个中国医师节

今天(19日)是第三个中国医师节。今年的主题为“弘扬抗疫精神,护佑人民健康”。

经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每年8月19日设立为“中国医师节”,这是继教师节、记者节之后,我国设立的又一个特定职业群体节日。

截至2019年底,我国医师数量达到386.7万人,较2015年增加了82.8万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比为57.4%,比2015年提高8.2个百分点;全科医生数量达到36.5万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师数量达到143.7万人,分别较2015年增加17.6万人和33.5万人。2019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数达到87.2亿人次,比2018年增加4.1亿人次。医师队伍的服务能力、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稳步提高,正在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迈进。今年以来,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广大医务人员白衣执甲、逆行出征,义无反顾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第三个中国医师节——感谢有你“火线”英雄

2020年伊始,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就是命令,白衣战士义无反顾,披甲逆行,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倾洒了汗水,贡献了力量。

今天,是第三个中国医师节。在这个不放假的节日里,全市11万名医师坚守在工作岗位,守护着人们健康。我们的镜头对准了三名曾经参与疫情阻击战的白衣天使,他们是普通医生,更是“火线”上的钢铁战士。

重症医学姜利:

“两披战袍”上火线

她出场了。这意味着“战斗”进入到“攻坚”阶段。

她是姜利,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全国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专家。

从死亡边缘拉回患者,是一名重症医学科医生的使命。每次姜利出场,就是有人在等待她帮忙守住生命的最后一道门。

2003年,姜利参加了抗击非典的救治工作。日常工作中,每天她都会遇见各种各样的重症患者。今年1月25日,身经百战的姜利抵达武汉。作为第一批抵达武汉的援鄂医生,坐镇武汉疫情“暴风眼”——武汉金银潭医院。在武汉,这个外表柔弱、内心坚定的重症医生奋战了三个多月,救治大量危重症患者。但刚刚抵达武汉、抵达金银潭医院的时候,这位后来被誉为“重症八仙”之一的重症医学专家,也曾经一度彷徨。“看着满眼飘红的中央监护台,听着病房里各种报警的此起彼伏,看着一个个挣扎呼吸的患者,我总是在想要做什么,能做什么,能带着大家做什么……”只有到病人身边,才能找到更好的治疗方案。姜利和医疗团队深入病房,逐一了解患者情况,认真梳理治疗流程以及管理办法。隔离病房里,穿着防护服的姜利总是身先士卒,率先进行高危操作。

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非常具有挑战性,重症医学专家就是想方设法帮患者“撑住”,争取时间让患者恢复自身的防御系统,从而最终打败病毒。“尽力救治新冠肺炎患者,就是我能做的最实在的事。”4月,武汉疫情逐渐平稳。全国各地的援鄂医疗队陆续返回家乡,姜利和另外7名重症医学专家留守武汉,后来他们被誉为“重症八仙”。今年6月,新发地市场聚集性疫情发生后,已经返回宣武医院开始常规工作的姜利再披战袍,赶赴北京地坛医院,再次与新冠病毒面对面。在地坛医院,姜利与所有医护人员共同努力,新发地市场聚集性疫情救治实现了患者零死亡的目标,所有的患者全部治愈出院。

从武汉回来已经三个多月了,还是会有人问姜利:“你怎么就去了武汉?”每次,姜利的回答都很简单,“我觉得自己还能干点事。”

作为一名医生,她常说,医生的使命就是治病救人。“有条件去救,条件不够想办法也要去救。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抱怨不退缩,努力创造条件,获得当时能够获得的最好结果。仅此而已。”

内科医生李靖:

两个“战场”都不能缺席

今年2月初,北京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李靖跟随北京医院援鄂医疗队启程出发前往武汉。这个机会,是他自己“争取”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李靖早就做好了到武汉一线支援的准备。北京医院首批援鄂队员在1月下旬出发前往武汉,名单中没有李靖。他继续报名。2月6日下午,李靖终于接到了医院的通知,“翌日清晨出发。”接到通知的那一天是李靖的生日,“到最需要医生的地方去治病救人,对我来说,是最好的生日礼物。”

一天之后,李靖已经进入到武汉同济医院刚刚完成改造的隔离病房开始工作。进入隔离病房,意味着与新冠肺炎疫情面对面的战斗开始了!第一次进入病房就赶上了夜班,病房里特别安静,安静得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李靖穿着防护服、戴着两层口罩和护目镜,坐在护士站旁边就开始喘气。那种呼吸困难,让李靖突然想到了刚刚去援藏时的感觉,就像刚刚从平原抵达高原。想到西藏,李靖反而不紧张了。

2014年到2017年初,李靖作为援藏医生,在西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担任副院长。青藏高原、武汉疫区,是李靖医师生涯里的重要阵地。从北京走上高原、回到北京,再来到武汉,不管在哪里,医生李靖心中始终有个坚定的信念:力争让每一位患者都健康地走出医院。

很快,李靖和他的同事们就适应了隔离病房里的工作。但一种新的疾病,对于医生来说不仅仅是新的挑战,更是考验。很快,考验来了:一名患者去世了。这名55岁的患者是李靖在武汉接触的第一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患者年纪不大,自身没有其他疾病,但转来住院后不到一天就突然去世了。这名病情急转直下很快去世的患者让李靖和同事们背负了巨大的压力。

重压之下,依然需要前行。随着对疾病的认知,渐渐地,患者的救治成功率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重症患者被“拉”了回来,转入普通病房。李靖曾经奋战了一夜,抢救一名47岁的患者,患者曾经上了呼吸机,用上了体外膜肺,但最终挺了过来。“当医生的成就感回来了!”那一刻,李靖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曾经援藏,一生牵挂。武汉疫情逐渐好转,李靖制作了防控新冠肺炎的视频并翻译成藏文版,寄送到曾经工作的医院。现在,医生李靖会出现在北京医院的心内科诊室,“我的心愿依然是将患者安全健康地送出医院。”

中医师吴佳慧:

为你守护 青春无悔

吴佳慧,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一名普通的90后中医师。

2020年,这个90后小姑娘在北京疫情的三个阶段以不同的身份战斗在一线,“打满全场”。

今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时,小吴刚好在院内的急救站工作。疫情把这个90后小姑娘推到了风口浪尖——急救医生要负责转运疑似患者。一夜之间,她成了医院里最早一批加入北京疫情防控先头部队的成员。“要说不怕,那是假的。”给小吴带来勇气的是她的研究生导师、西苑医院副院长李浩。“我的老师作为西苑医院援鄂医疗队队长,已经奔赴武汉金银潭医院,学生也不能落后。”每天往返在转运疑似患者的路上,小吴心心念念的是“到武汉去”!

虽然小吴报名成为支援武汉预备队的成员,但武汉没有去成,不过,新的任务来了。2月29日,北京市报告了首例境外输入病例。3月,小吴接到任务,进入集中医学观察点承担集中医学观察任务。“境外返京人员到达集中医学观察点,往往是在深夜了。”小吴和两名同事主动请缨,熬夜坚守,“那时我们每天的平均睡眠不超过3小时,黑黑的眼圈爬满眼周。”

今年6月,新发地市场聚集性疫情发生后,小吴在端午节当天接到紧急支援任务,前往社区为居民采集核酸样本,她穿着厚厚的防护服,顶着烈日为小区居民进行核酸采样。当天晚上,她再次接到紧急通知,这次是通知她进入集中医学观察点。

历练之后,再进集中医学观察点,这个90后的年轻医生多了一份从容与淡定。“一切为了人民健康,不是挂在口头上的名言,而是体现在相处中的多一些耐心、多一些理解。”集中医学观察点里,山东的邓阿姨说话口音重,因为紧张,体温忽高忽低,小吴就耐心地安慰邓阿姨;得了慢性牙髓炎来不及就诊就来到集中观察点的周叔叔,牙疼之后准会找小吴大夫,因为即使是在半夜,小吴大夫和她的同事也会来送药……

如今,北京疫情平稳,趋势良好。小吴大夫已经回到了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科,在病房里守护着中风患者、眩晕患者……

半年多的抗疫经历,让这名90后女医生成长为坚强的钢铁女战士。花样年华里,她用日夜坚守,和全国人民一起战胜了最肆虐的疫情。这样的青春,真美!

关键词: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