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作品,讲述了主人公别里科夫,因为害怕接受新鲜的事物,所以被“套子”束缚,最后悲剧离场的故事。
其实,待在“套子”里的,不光只有别里科夫一个人,但别里科夫的悲剧,却是注定的。因为他因循守旧、因为他懦弱胆小。而契科夫也想要通过“别里科夫”的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不需要因循守旧、装在“套子”里的人,需要的是,敢于突破和创新,勇敢发现新鲜事物的人。
【资料图】
“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每每听到这句话,就会想起那个,总是喜欢把自己的一切,装在套子里的人。别里科夫是中学老师,他瘦小佝偻、身份卑微,却像“警察”一样,时刻保持着警醒,去维护整个城市的秩序。按理说,“为众人抱火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但别里科夫的结局,却着实有些凄凉。
生前他小心翼翼,维护社会“秩序”,得到的是嘲讽和白眼;死后他躺在冰冷的棺木里,凭吊他的人,却都在极力掩盖内心的愉悦。这对任何人而言,不光是一种不幸,更是一种悲哀。而这一切悲剧,都是源于别里科夫的因循守旧。
在紫陌看来,别里科夫的因循守旧,让他成为了卫道士一般的存在。
所谓卫道士就是指,捍卫保护某种占统治地位思想体系的人。
别里科夫正是“沙皇的拥护者”,为此他“仇视一切新事物”,生怕这些新鲜的思想、事物,会动摇他拥护沙皇的决心。
比如,“只有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的文章,其中规定着禁止什么,他才觉得一清二楚”、“凡是违背法令、脱离常规、不合规矩的事,虽然看来跟他毫不相干,却惹得他闷闷不乐”。
所以,与其说他是秩序的维护者,不如说他是因循守旧的卫道士。而也正是因为他的因循守旧,别里科夫才一步步远离了生活,走向了悲剧。
别里科夫还是个十分胆小的人,这一点通过契诃夫漫画式的描写,就可见一二。“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即使在最睛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上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胆小、没有安全感的人,常常想要避免与其他人相交过甚,他们把自己锁在“套子”里,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因为他们害怕别人会“伤害”自己。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可以称为一种“病态的自恋”。
所谓病态的自恋,表现为不能区分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不能够与人有清晰的边界,没有独立自主的自我心理结构。
别里科夫的胆小,不仅让他自己每天蜷缩在“套子”里,还对他的人际关系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在大家的眼里,别里科夫是一个爱打小报告的人。因为他一遇到情况,就会马上汇报给领导,第一时间撇清自己。其实,他只是害怕,自己会因此而惹上麻烦。
哪怕是遇到心仪的华连卡时,他也会保持一定程度的距离,不敢“越雷池半步”。因为他担心会被人说三道四。所以,当被好事之人,画出他与华连卡手挽手、雨中漫步的漫画时,他才会激动、愤怒;而在别里科夫的心里,也盼望着华连卡能像他一样,是个“讲规矩守规矩”的人,所以,当他看到华连卡姐弟骑自行车时,才会惊恐和质疑。别里科夫的胆小,让他彻底失去了改变自己的机会,也彻底把自己推向了悲剧的深渊。
小说的结尾,并没有具体说明,别里科夫的死因。只知道他因华连卡及其两个女人,偶然间看到自己滚下楼梯的窘态,而懊悔纠结。或许,在这时,他的胆小因子又一次左右了他,让他不敢去面对别人的嘲讽,所以才郁郁而终的吧。
列斐·伏尔在《空间的生产》中对空间进行了划分,他首先将空间分为物理空间、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强调了空间的社会学意义,而对于文学作品而言,研究的重点就是文学作品中的空间隐喻。
在这部小说中,“套子”的隐喻意义非常明显,也给了人极强的空间感。从空间隐喻的角度上看,紫陌将分别从物理空间、心理空间、社会空间的维度,来解读“套子”,是如何把别里科夫变成“胆小鬼”的。
·物理空间下,有形的“套子”,给了别里科夫束缚自己的基础
别里科夫跟我同住在一所房子里。他的卧室挺小,活像一只箱子,床上挂着帐子。他一上床就拉过被子来蒙上脑袋。房里又热又闷,风推着关紧的门,炉子里嗡嗡地叫,厨房里传来叹息声——不祥的叹息声。
“在文学作品中物理空间是可感知的、具体存在的事物。”对别里科夫而言,他所居住的房间,就是一种具体存在的事物。别里科夫是一个胆小的人,胆小到他只敢住在箱子一般大小的房间里。
在这种具象的空间布局下,别里科夫的胆小也随之被放大。即便他觉得闷热,也因为内心的恐惧,而不敢解下束缚自己的“套子”。因为只有在肉眼可见的狭小空间里,他才能控制身边的一切,才能不出“乱子”。而狭小、凌乱的房间,就像“套子”一样,给了他安全的基础。
·心理空间下,无形的“套子”,给了别里科夫心灵的枷锁
要是他的一个同事到教堂参加祈祷式去迟了,或者要是他听到流言,说是中学的学生闹出了乱子,他总是心慌得很,一个劲儿地说: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在文学作品中,心理空间主要是对某种特定社会关系的反映,它约束和控制着人的行为和思想。”别里科夫是沙皇的拥护者,所以他对于既有的规章制度,心里总是习惯性地追随。“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既是别里科夫的惯性思维,也是他潜意识里的精神枷锁。
但是,由惯性产生的心灵“套子”,严重阻碍了他接受新鲜事物的进程。而胆小的他,更是不敢冲破“枷锁”,甚至一点点的改变,都会令他心惊肉跳。所以,他只能任凭“精神的套子”肆虐,而不敢做出任何反抗。
·社会空间下,时代背景的“套子”,套牢了别里科夫
“在文学作品中,社会空间必须依附于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对于《装在套子里的人》这部作品而言,它的社会大背景是19世纪末,这段期间,是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也是俄国封建制度濒临灭亡、垂死挣扎的时期。
因循守旧的别里科夫,是沙皇专制的代理人。他的灵魂被沙皇专制制度套牢,他的生活犹如一滩死水。在这样的时代背景构成的“套子”下,别里科夫每天生活在令人窒息的社会空间里;而一向胆小的别里科夫,又不敢尝试新鲜的事物,所以他才根本没办法,冲破沙皇专制的枷锁。
在这部小说中,“套子”既代表了一种隐喻,又给了人极强的空间感,让读者在理解套子的同时,也看到了别里科夫的胆小。
别里科夫的一生是悲剧的,他的“小心翼翼”,在别人看来,其实是一种致命的枷锁。因为因循守旧,别里科夫仇视一切新鲜的事物;因为胆小,别里科夫甚至错过了心仪的女人。对于现如今的我们而言,别里科夫不光是小说中,那个博君一粲的小人物,更是那些有可能与我们擦肩而过的他和她。
事实上,我们谁都不想拥有别里科夫式的悲剧,更不想像他一样永远活在“套子”里,不敢向前。而生活中,也确实需要那些勇敢、且敢于创新的人,因为只有敢于跳出“套子”的人,才能给生活带来更多的可能。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就是这样一个勇敢跳出“套子”,且通过创新,为我国的粮食安全、世界粮食供给作出贡献的人。一直以来,大家都觉得水稻是自花授粉的作物,没有杂交的优势,而袁隆平先生却勇于打破了这种传统的观念,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水稻杂种优势的研究,并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全世界22%的人口。
阿西莫夫曾说,创新是科学房屋的生命力。
古罗马哲学家辛尼加曾言:所有的残忍都是由胆怯而产生的。
因循守旧的人,不会体验到创新带给他的改变;胆小的人,也无法拥有触手可及的幸福。生活中,有些人活成了别里科夫,他们终其一生,都活在自己的“套子”里,所以他们也注定不会被生活眷顾;而有些人却一步步向袁隆平先生靠近,他们敢于创新、乐于改变,不担心失败、更不惧怕改变。所以,这些人不仅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也有可能为别人的美好生活,而做出贡献。
这世上最大的悲剧,就是那种一直活在“套子”里,不敢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生活的人。因为他们的生活只会是一水的暗色调,永远也看不到艳阳高照的明亮。而那些敢于创新、勇于摆脱“套子”的人,则会因为自己的勇敢,而越来越幸运。
但愿我们都能勇敢、也但愿我们都不会像“别里科夫”一样,因循守旧地待在自己的“套子”里,而错过了最美好的时光。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