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合肥经开区召开“新春第一会”,围绕“推动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建设世界一流园区,奋力开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深刻分析所面临形势,研究部署全年工作,抢抓机遇、奋勇争先,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2024年,合肥经开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约3700亿元、增长11.3%,百亿以上企业增至17家,“四上”企业营收近8000亿元,综合发展水平位列全国国家级经开区第七、长三角第四,继续领跑全省。
会上,合肥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李大勇指出,当前合肥经开区的发展进入第四个10年。第一个10年是艰苦创业,白手起家,起早摸黑;第二个10年是渐入佳境,引进大企业,奠定工业之基;第三个10年是快速发展,主导产业稳步壮大,战新产业成形起势;而第四个10年则是提档升级。
提档升级靠什么?“靠的就是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当前发展改革、产业变革进入深水区,融合是趋势、是本事、是发展。”李大勇表示,经开区未必要换赛道,但必须强动能。
2025年该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动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数字化,打造数字产业、未来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到2025年底,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主导产业进一步突出,产业创新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开放水平和城市品质进一步提升,体制机制更具活力,GDP预计增长7%以上。
“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那就是推进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深度融合。”李大勇表示,新质生产力是决定未来发展的“关键变量”,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据悉,为确保首季开门红、全年经济稳,合肥经开区一季度将重点抓好“五个强区”:坚持产业强区,夯实工业压舱石,培育产业集群新优势。坚持创新强区,催生创新源动力,推动科技创新力转化为产业竞争力。坚持开放强区,构建开放桥头堡,打造高水平联接全球的前沿阵地。坚持人才强区,打造聚才强磁场,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澎湃动能。坚持品质强区,统筹城市规建治,进一步增强群众幸福感。
关键词: